张福运:顺服还是抗争?——沦陷期的南京民间社会
有关沦陷区民间社会民族立场的研究, 代表性观点一是大陆流行至今的“抗争”论, 二是美国学者创立的“灰色地带”说。前者认定,除极少数甘心附敌的汉奸外, 沦陷区广大工人、农民、青年学生和其他爱国人士, 基于民族大义,为争取自由和生存权纷纷投入自发的或有组织的抗日斗
有关沦陷区民间社会民族立场的研究, 代表性观点一是大陆流行至今的“抗争”论, 二是美国学者创立的“灰色地带”说。前者认定,除极少数甘心附敌的汉奸外, 沦陷区广大工人、农民、青年学生和其他爱国人士, 基于民族大义,为争取自由和生存权纷纷投入自发的或有组织的抗日斗
1937年的冬天,南京城陷,一场持续六个星期的人间浩劫就此拉开。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同胞倒在日军的屠刀下,而其中,女子们所承受的苦难,更是字字泣血,让人不忍卒读。今天,咱们就来听听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真相,那些用血泪写就的记忆。
魏特琳的家庭并不富裕。因为孩子众多,母亲只能全职在家操持家务。于是,养家的重担就全部落在身为铁匠的父亲肩上。